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EURO Cup 2024 schedule

日期:2021-04-24

这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设计,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设计第1篇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3.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诗人二十一岁游蜀之前供职长安时期的作品。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杜少府:名不详。少府:唐人对县尉的尊称。蜀川:犹言蜀地。又作“蜀州”。《新唐书·地理志》载:蜀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垂拱二年为公元六八六年,其时王勃已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4.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6.教学课时: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Euro 2024 live scores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 整体感知:

  1、 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五言律诗。

  2、 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 正课:

  1、 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 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 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5、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6、 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Euro 2024 live scores  7、 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8、 分析其他三联

  (1) 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 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3) 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  9、 背诵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8.课堂练习

  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

  9.作业安排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送元二使安西 芙蓉楼送辛渐 别董大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渭城朝雨邑轻尘, 寒雨连江夜入吴,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清清柳色新。 平明送客楚山孤。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洛阳亲友如相问,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  天涯一望断人肠。

  11. 自我问答

  诗歌教学,侧重于引领学生进行诗歌的赏析,通过朗诵培养学生感悟诗歌的语感。从而在根本上启迪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设计第2篇

  一、 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Euro 2024 live scores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 整体感知:

  1、 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五言律诗。

  2、 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 正课:

  1、 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 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 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5、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6、 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8、 分析其他三联

  (1) 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 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3) 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  9、 背诵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四、 拓展:

  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

  五、 作业: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六、 板书:

  三秦(送别地点)

  望 并非远别

  五津(上任地点)

  同 宦游(身份)

Euro 2024 qualifying  知己 豁达、乐观、坦然

  意 心愿

  比邻

  无为 共沾巾

  七、 附:

  送元二使安西 芙蓉楼送辛渐 别董大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渭城朝雨邑轻尘, 寒雨连江夜入吴,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清清柳色新。 平明送客楚山孤。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洛阳亲友如相问,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教学设计: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显感觉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一年来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课堂驾驭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虽然在一些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上仍有欠缺,但是也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更大的信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录音

  教学过程 :

Euro 2024 live scores  一、 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简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

  三、讲析诗歌:

  (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

  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二)题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字词学习: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  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 。无为:不要,不须。

  ( 四)分析诗句:

  1、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

  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学生回答。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

  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 (离别)

  3、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离别的原因。

  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

  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

  4、 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

  学生回答。明确:长安、四川

  5、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 学生提问。明确: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这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

  6、 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明确:1、诗人把两个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连接,使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今后生活的关心。

  7、 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

  8、 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

Euro 2024 live scores  (五)小结: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六)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学生朗读。评价,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面对离别,年少刚强的王勃表现出他的乐观和豁达,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与之不同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以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等等的离别诗句?我们自己又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离别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完这首诗后应该思考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显感觉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一年来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课堂驾驭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虽然在一些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上仍有欠缺,但是也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更大的信心。

  1、 本课按照大三段的模式设计,重点突出检测过程。检测导入、边自学边检测、最后总结性检测。检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落实。

  2、 注重了相邻知识的整合,从上一首诗的学习引出本首诗的学习,发掘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 自学、互动目标明确,注重实效性。

  4、 半开放式的问题引领。能否采取全开放式更好?

Euro 2024 qualifying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Euro 2024 qualifying】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