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

日期:2021-05-02

这是草船借箭课堂导入设计,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草船借箭课堂导入设计

草船借箭课堂导入设计第1篇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Euro 2024 live scores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如:(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

  三、读课文,讲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做到能简单的讲述这个故事。(意在使学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后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进一步熟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步骤: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Euro 2024 live scores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小黑板)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巧安排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上黑板来摆一摆,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识鲁肃

Euro 2024 qualifying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老师读提示语,一、二组同学读周瑜的话,三、四组同学读诸葛亮的话,体会一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读后讨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板书设计:

   11 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机妙算 懂地利、巧安排

  识人心

草船借箭课堂导入设计第2篇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推却、轻易”等词语造句。

  (2)紧扣课文语言,感知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认识文中的人物。

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及复述,加深认识人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觉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2)激发学生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2、交流资料:

  (1)你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2)你读过《三国演义》吗?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故事?你喜欢其中的哪些人物?

  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诸葛亮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是崇敬和赞美的,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

  3、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个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草船借箭》

  二、检查预习

  1、简介故事背景(先让学生交流资料,然后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EURO Cup 2024 schedule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

  2诸葛亮向谁“借箭”?

  四、细读课文,梳理脉络。

  1、指名读课文,完成问题。

  (1)课文的哪几段落分别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原因?

  (2)哪几自然段写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

  (3)“借箭”的结果是怎样的?

  2、读后汇报。

  五、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

  (2)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

  (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①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

  齐读“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②课文哪些地方证明周瑜要陷害他?

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  (读书上有关句子,并讲出理由。)

  (周瑜要诸葛亮3天造10万枝箭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是周瑜假公济私,图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在当时,3天肯定造不出10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④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

  (诸葛亮胸有成竹,顾全大局)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4、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

  5、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师: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3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是抓诸葛亮的)

  2、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最后周瑜怎样?

  钦佩诸葛亮)书上从哪儿看出?(长叹不如)

  3、长叹什么?(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

  4、课文的“借箭”部分就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rdquo;同学们下去认真自学,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七、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草船借箭课堂导入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EURO Cup 2024 schedule  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自叹不如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

  2、了解四大名著,生说所知道的《三国演义》知识。

  3、生说《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课件)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师:看到这课题你会想说什么?

  生: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  二、初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思考前面所提的问题,并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读了课文,谁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后直接从文中找答案,重点引入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一问题,相机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三、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师:“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Euro 2024 live scores  生:“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师:“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指导读句子)

  2.师:“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我们得再往前面读一读,联系上文看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师:“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3.师:“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四、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EURO Cup 2024 schedule  师:“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例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师: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师:理解“虚实”,诸葛亮他们的内部实际情况怎样?

  2.以“懂地利”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1)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2)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课件演示)

  (同学表演)

  师:你们为何一字摆开?

  生: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

  师:为什么擂鼓呐喊?

  生: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师:为什么开始船头朝西,后来船头朝东?

  生:这样既能两面射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又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师:(抢答)这两句话里有一对近义词,看谁最先找出来?

  生:靠近——逼近

  师:这两个词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生:不能,如果先逼近再靠近,曹军就会以为敌军已经被击退,射的箭就少了,诸葛亮“借”的箭就可能不够十万支。

  五、小结

Euro 2024 qualifying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Euro 2024 qualifying】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