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Euro 2024 qualifying

日期:2021-09-22

这是花之歌教案部编版,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花之歌教案部编版

花之歌教案部编版第1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感悟花的形象,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花入课,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各种花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是啊,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同时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让我们跟随诗人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收集作者资料的过程,能激发他们对于文本内容及创作背景的兴趣。一起感受花的美好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纪伯伦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总结。

二、交流预习,提问检查

1.互相检查生字的读写。

2.同桌互看,对方提出的课堂探究能不能解决。

3.选择一两位同学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1.自读课文,交流指导。

(1)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碰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预设难词,教师相机指导。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泛指帽子。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朋,伦比。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3)朗读展示:①指名个人朗读。②小组合作朗读。③老师学生对读。

2.再读课文,引导思考。

(1)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一边简单批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用“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儿……”的句式,学生小组内交流。

(3)学生反馈,教师相机引导发现:通过“我”是花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由花的特点想开去。

设计意图:

以问题来驱动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四、精读课文,感受想象的奇特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想象的独特?做上批注。

预设:学生会关注“‘我’是什么”以及各类拟人的动词。

2.关注“‘我’是什么”,发现想象的奇特。

(1)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出相关信息并思考: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别名”?

(2)交流反馈,关注“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等词语。

(3)小结:作者由花的各个方面想开去,赋予了它独特的名称,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想象的独特。

3.关注“我”的行为,感受想象的奇特。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朗读: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2)引导学生关注“欢迎”“送行”“摇曳”“呼吸”等拟人化的动词,想象花的“行为”,感受想象的奇特。

(3)朗读指导:同桌合作,对读分号前后部分,想象画面,感受作者想象的奇特。

(4)小结:作者由花的动作想开去,用分号把并列的行为连接起来,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想象的独特。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认识奇特想象的好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合理运用。

  

五、拓展阅读,感受想象的奇特

1.默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一文。

(1)体会这首散文诗隽永的意味。

(2)了解这首散文诗通过杨柳与水莲的对话表现主题的拟人化的写法。

2.小组合作,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1)找到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2)同桌交流:说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3.思考:面对同样的夜,杨柳与水莲的感受为什么会不同?作者想要借此表达什么?

预设: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完成《基础训练》本课“随堂练”。

2.拓展阅读纪伯伦的《浪之歌》《雨之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花之歌》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既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又袒露了花的凋谢命运,纪伯伦的诗有哲理,寓意深邃,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敏锐的思考来书写人生。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挖掘品味语言的内涵和魅力。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Euro 2024 qualifying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纪伯伦的作品帮助很大。

最后通过对比阅读总结写作方法,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本次教学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花之歌教案部编版第2篇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设想

1.字词教学

字音方面,强调“硕、啭”是翘舌音;“娑”是平舌音。词语解释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馥郁、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笔下的花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花,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交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含义,领悟作者是在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他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表达运用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Euro 2024 live scoresrdquo;“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学生习其言,悟其法,仿写他物,可谓是读写联动,相得益彰。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

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资料。

(2)教师简介作者。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纪伯伦。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他的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都是推动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来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教师用赏花的方式引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又为接下来理解文本做了铺垫。此外,本环节对作者的介绍,也使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写作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段并概括段意。

(1)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花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读想结合,发现隐喻。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1)课件出示: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①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写出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大自然说出来”比喻花开,“又收回去”比喻花落。

③指导朗读,读出花开花落的韵味。

(2)课件出示: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①想象画面。

Euro 2024 qualifying生:我仿佛看见绿茵茵的草地上,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天空坠落。

②看图片(草地上的鲜花盛开),直观感受。

③读出美的感受。男女生比赛读,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画面中去。

(3)课件出示: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①“诸元素”指什么?

生:四季,即春、夏、秋、冬。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这句话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的过程。

③指名读,读出花的四季变化。

(4)课件出示: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①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这句话写了花的功用,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也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也还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花的用处。

花之歌教案部编版第3篇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板书课题:花之歌)

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  2. 纪伯伦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2】

  苍穹 坠落 孕育 冠冕 赠予 祭献

  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板书: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诸元素之女 礼品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教师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3】

  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变黄,冬天枯萎。等到春天来临,鲜花又重新开放。在自然界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出示课件4】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我”是野地里的花,“我”在晨风中看着太阳升起来,光明降临;傍晚时分,群鸟归林,我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从西山头落下去。“我”是属于自然的,我享有和自然界其他生命同样的生活。)

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  【出示课件5-7】本文想象奇特,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说一说。

  (文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

  预设:“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我是星星”“我是诸元素之女”“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这些句子都是拟人句。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这组句子是排比句。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板书:仰望高空 对光明心驰神往)

  五、对比阅读,学会想象。

  1.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想象奇特)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在叙述中加上奇特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话语 ┐

  │星星 │

  花之歌 ┧诸元素之女 ├ 仰望星空

  │礼品 │ 对光明心驰神往

  │婚礼的冠冕 │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

花之歌教案部编版第4篇

教学目标

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花之歌”,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它会唱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中的《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标注读不通顺的地方。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碰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预设难词:[苍穹]天空。[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泛指帽子。

[祭献]祭祀供奉。[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朋,伦比。

[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或思慕之极。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孤,单独。孤芳,单独的一枝花。

(2)各自练读,或小组内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可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重在感知形象。要从整体感知花的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要读得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及语气的轻重抑扬,要体现出散文诗的抒情性。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中感受到的花的形象,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_______的花。

预设: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是引发学生思考,把握主要内容。回答可能是:美丽的花、永远变化的花、可当礼物的花、自由的花、快乐的花……

2.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小组合作探究。

过渡:这么富有诗意的花,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花在诗人的笔下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自主学习卡

(1)议一议:读“阅读提示”,思考其中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花?

(2)说一说: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理清课文的思路,再分别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想一想:这篇课文只是单纯地写花吗?作者在花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4)学一学:课文中的语言十分优美,恰当地运用了拟人、Euro 2024 qualifying排比等修辞手法。请标示出相关语句,借鉴写法,进行仿写训练。

3.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1)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1小题。

预设:引导学生发现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第一人称叙述。虽然文中并无一个“花”字,但通过文中的“我”可以很容易理解本文把花当作人来写,说出了花的话,唱出了花的歌。特别是本文的前四段,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花的特征。可让学生分别说说从第1—4自然段中可以看出花的哪些特征。

明确:在第1自然段中,“大自然说出来”喻指花开,“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说一遍”喻指花开花落的循环往复。

第2自然段交代了花的整体形貌和生长环境,远观那一朵朵花儿就犹如绿草中亮丽的星星点点。

第3自然段是说花的四季变化。

第4自然段是说花的功用,它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上的装饰,还可以作为葬礼上的祭献。

(2)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2、3小题。

预设: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语言表达上来划分文章层次。比如课文前四个自然段都以“我是……”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绘,具体描述了“我”是什么,所以这几个自然段可以归纳为第一部分。剩下的三个自然段主要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可以归纳为第二部分。但划分层次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予以肯定。

◆结构梳理:『puxuewang.com』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这部分对花的形象展开了描绘,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贡献。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这部分围绕“我在做什么”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UEFA Euro 2024 qualifying standings“我”怎样和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受着世界无私地给予的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和行动。

过渡:通过划分课文层次和概括主要内容,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并不只是单纯地描写花的生长与美丽,而是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花的身上又寄寓着哪些美好的品质呢?

(遵循自然的规律,积极、乐观、向上等。)

(3)仿写训练,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4小题。

过渡:这篇文章以花的口吻展开,把花当作人来写,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读这篇文章时,我们能发现文中大量使用了一种修辞手法——排比。排比的运用,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又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还可以深化文章的中心。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展开想象,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中的某一种事物(如草、彩虹、雪、雨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一番。

仿写句式: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我是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诵一诵,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请同桌评价。

预设:指名朗读,要求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他热爱大自然,故乡的秀美风光赋予他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在纪伯伦的心目中,祖国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所以在他的笔下,风、雨、浪、花,无不具有生命力。大家在课外可以找来他的其他散文诗作品读一读。EURO Cup 2024 schedule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后面“阅读链接”里的文字,看看纪伯伦笔下的风又是怎样的形象。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选自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冰心译

2.阅读与交流。

(1)说说这个文段的叙述方式和《花之歌》有什么不同。(《啊!风》使用的是第二人称,《花之歌》使用的是第一人称。)

(2)风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形象?(变幻莫测、刚毅、坚忍、谦恭、礼让、轻盈、灵敏、和蔼可亲、威风凛凛……)

(3)找出文段中想象奇特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读了这首散文诗,我们是否在大自然的话语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人生就是一朵花,失意时不要顾影自怜,得意时不要孤芳自赏。不论失意还是得意,我们的心中应该总是开满怡人的鲜花。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读散文诗的一些方法,比如说欣赏性地朗读,想象画面。我们更欣赏了纪伯伦优美、亲切、隽永的文字,这些文字就像一首歌,萦绕在我们的脑海、心中。今天大家的表现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Euro 2024 qualifying results(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出示课件)

爱诵读的你,可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读出花的美、花的精神。

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花的色彩、花的形态、生活中的花。

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花的韵味、花的追求。

爱国学的你,可以搜集诗词,感受花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Euro 2024 qualifying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Euro 2024 qualifying】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